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五中全会到美国大选,中国该如何在百年大变局中破局?

镇长本人 大树镇长 2021-07-03


01


最近一周,必然将决定全球未来15年的发展,也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迎面而来的是中国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


这两件事,是新冠疫情深刻改变国际格局后,全球政治核心的中、美两国第一次关系全局的调整。



无论美国大选谁胜谁负,持续75年的全球化必然会继续逆转,在经济、金融、科技三大核心因素上,中美都会进一步离心,全球诸多国家尤其是与中国联系密切的国家,都将面临新的抉择。


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国际的不确定性大增。


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其实相对明确,比如1995年制定的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总体上还是强调全球化思想,强调我们自身的思想转换,强调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走的是跟紧美国、融入全球体系的路。


但是到了2010年以后,尤其是2020年,中国的体量已经突破百年来世界第二的最高峰,极度接近美国。


国际承平日久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激发了国际民粹思潮,新冠疫情的爆发又将众多国际矛盾和经济危机爆发提前了数年。


中国的成功,深刻地反衬出其他国家制度运转和经济模式上的衰败


而影响力走向扩张且又抗疫成功的中国,已然事实上成为了全球经济新的“灯塔”。我们获得的越多,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必然越大,也越来越多的挤压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前面已经没有可以模仿的,路只能自己走。


而中国该怎么走呢?


02


先说十九届五中全会。相比悬而未决的美国大选,这次大会将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原则确定下来了。


时代在变化,就不去翻故纸堆了,简单说下这次大会确定的核心内容,整体了解下未来中国会怎么走:


1、不再设固定的GDP目标,也未提中高速增长,更加强调提升质量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GDP普遍得到积累、迈过发展欠缺那道门槛后,唯GDP模式终于得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条影响非常大。一方面地方政府能实现真正减压,另一方面将更考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政绩标准的灵活构想,好继续通过内部竞争来鞭策官员们铆劲儿谋发展。


耗资巨大、负债累累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正是曾经的唯GDP论的标本


2、首提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9大远景目标,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准。


这条相比1995年制定的15年目标规划,更加强调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比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绿色生活方式以及平安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等等。和第1条是相互补充的。


3、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体是国内大循环。


这条同样意味着着重外向型经济,甚至曾一度强调的内外循环平衡,都将成为过去。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更需要国内经济的确定性,强大而又稳定的国内经济,将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根本。


4、重点强调实体经济,金融是支持性力量。


新冠疫情爆发,全世界普遍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根本。再有钱,也买不到口罩和防疫物资,本次大会,把实体经济放在中心位置,强调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明确了实体和金融的主次之分,包括数字经济、房地产,也必须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从十九大前后即开始如雨后春笋出现的“金融副省长”,即是支持性力量“下沉”的体现之一,影响势必极为深远。


今年1月初的新闻显示,各省的金融副省长们都正渐次到位


5、科技自立自强是战略支撑,要打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兴、华为等企业遭受的磨难都证明了,核心科技不掌握,就必然受制于人,本次大会明确了8大前沿科技突破领域,能不能实现科技领先,直接关系到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6、从强调体制创新,转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


经过数十年不间断的体制机制改革,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新冠疫情应对的优异表现,已经证明了中国的体制机制在目前已经极为适应中国发展需要,中国的体制也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我调整和纠错能力。


可以认为,政治方面的改革已经走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前面,未来的创新重点不在于体制机制,而是在于怎样让政治改革的成果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7、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人口老龄已无需多言,怎样让被认为是负担的老龄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让老龄人口更有尊严,成为关系每一个人的大事。



充分发挥老龄人力资源和银发经济,已然被最高层确认。我们需要做好更长工作周期的准备,而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必须。


8、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强调富国必强军。


新冠疫情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中国虽然爱好和平,但也从不畏惧战争,强大的国防力量永远是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需要一支能战、敢战、必胜的强大武装。


9、强调祖国统一,不再刻意追求“和平统一”。


2035年,中国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国土都不完整、国家尚不统一,还有弱点被别人捏在手上,又何谈伟大复兴。


过去几十年,已经认清了“台独”势力是听不懂人话的,对这些人的,武力也是必要的选择,就像面对一只发疯的野狗,挥舞大棒比投喂包子,更能让对方冷静。


这条和第8也是相互辉映的。同时面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内部矛盾自顾不暇的现状,尤其是面对正将地缘利益套现以裱糊度日的美国,中国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台海,正迎来彻底解决的历史节点。


参考文章:特朗普和拜登,谁当选最有可能卖掉台湾?


其他可以说的还有很多,比如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比如强调中国的国际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篇幅有限,就暂时不做展开了。


这次大会,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前所未有的确定化,也留下诸多灵活调整的余地,在全球多数国家还在被动等待新冠病毒消失、美国大选结果的忐忑中,中国的确定性能够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国家自信。


03


为什么这次大会会有如此多的巨大变化?这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说起:


外部环境:中国需要扩大生存空间与既得利益者之间的矛盾 


几十年内,人类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资源、空间就是那些,谁拿的多了点,别人拿的就少了,为了本国利益,最核心的中美两国都必然要打造更有利于自身的全球经济体系,争夺话语权。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领军者,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中国的人民需要生活的更好。但是外部对中国的歧视、蔑视依旧,中国人民和企业在外长期得不到与大国地位相称待遇,这里有思维陈旧的影响,但更是既得利益者对后来者的抵制。


因此,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虽然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冲突和摩擦必然会加剧,两国在争夺国际发展空间上的斗争也将更加激烈。



无论谁上台,美国的核心诉求都不会变,那就是捍卫全球霸主地位,压制挑战者。围绕核心诉求,不同执政者选择了不太一样的方式,但是根本是由美国经济现实决定的,不是领导人想如何就如何的。


比如美国制造业能不能回流,就跟总统想怎么干都没有关系。


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根子在于制造业的要素回报率满足不了美国的公共支出(税费)和消费水平(收入),唯一能够提供足够回报、支撑起美国的只有金融和高科技。如果中国科技发展了,就会马上拉低美国的高科技回报率,这才是美国一定要和中国拼命的根本。


典型的案例就是华为,华为的存在,直接导致苹果等手机的定价权被大幅削弱,随之而来的是研发投入减少,技术迭代减速,反过来进一步制约了产品竞争力。


这与1995年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大会公报所说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于国际力量对比,在于科技发展,也在于美国带来的全球不确定性增大。


本质上,我们大可以说美国大选谁赢谁输都不会改变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既定战略,中国也不会停止发展。


但是具体而言,每个执政者的风格会有所不同,行为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中国而言,拜登的策略更接近合纵连横,川普则是建立壁垒。


可其中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必须要继续坐稳老大,脚踩老二。


当下美国大选的胶着,令世界各国不得不把未来方向抉择放在美国大选之后,美国的盟友们也陷入了举棋不定的尴尬境地。而目前恐怕还会有一阵子扯皮。


北京时间11月4日傍晚,特朗普、拜登双双宣布获胜


对中国而言,无论谁上,美国大选前后的摇摆期,正是最佳的调整窗口,需要抢占先机,尤其是发展和布局的先机。


毕竟不论是以后打破封锁壁垒,还是破坏合纵连横,首先都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实力。


04


中国该如何破局?


分析国际环境的变化,是为了做出科学决策,今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而本次五中全会也做出了论断: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我们能不能抓住新的变化,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实现发展目标,其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机会到了眼前,我们有没有实力抓住。


这也是本次大会确定的发展思路:扬长补短。


中国之“长”:在于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在于全球最大最长的产业链,也在于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


中国之“短”:在于科学技术、产业现代化水平、金融系统以及国防军事。


从去年到现在,中国长的优势与短的劣势都暴露非常明显,2020年疫情爆发,中国凭借长处最先恢复了正常经济生活,进一步拉近了与美国的差距,但美国对着中国的短处科技和产业链下刀,勒着中国的脖子也大大影响了中国的整体战略。



中国未来的发展重心,也就在于怎样积蓄实力抢占先机。


具体可以用一句话和几个词概括:


一句话: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几个词:创新、科技自强自立、实体经济、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涉及到的核心产业,有两大类:


一是稳定中国基本面的:比如农业、医疗、基建。


二是强化抗击打能力,补足弱势的:比如科技、金融和国防力量。


发展农业和医疗,是为了在疫情常态化下维持国内正常生产生活、保护人民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强化基建,是为了推动国内自我循环;推动创新和科技自强自立,是为了打破卡脖子的技术壁垒,打破即将到来的更加严峻的限制;而对产业的全面升级,则将全面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最大限度的从全世界吸收养分,也将吸收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中国的阵营,扩大中国的国际发展空间。


种种的一切,都是为了保障中国成功实现2035年的发展目标,渡过去了,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将真正摆脱各种封堵,以后的路才真正自己说了算。


2035年的目标是什么?


全会已经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国力强、人民富、底气足”。


05


发展方向有了,怎样坚持下去呢?


鉴往才能知今。让我们再次回到1995年。


那时候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同样复杂,国际上苏联解体影响持续,美国一家独大,国内物价飞涨、国企改革陷入困境、思想动荡,中国未来怎么走、会不会变样备受关注。


面对中国,美国始终处于挑衅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首次制定了面向2010年的15年远景目标,以最权威的形式明确15年的发展目标,堵住国内不同声音,确保政策延续。最核心的GDP目标,仅仅到2006年就实现了,到了2010年更是翻倍实现了预定目标。


2020年和1995年虽然在发展环境和目标上都有巨大不同,但是改革的时机有共同之处,都是为了确保未来关键时期发展思路不动摇,尽可能避免频繁更迭带来的不确定性。


而议会制国家往往被短视的民众绑架。比如现在,对美国而言,最关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尽快令美国从新冠疫情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但是长期利益抵不过当选的短期利益,为了能够当选,难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舍大利就小益的问题。


就像川普,为了获得连任,四年里不断抛弃美国几十年建立起的全球利益,放弃美国百年建立的良好信誉。而很多东西一旦抛弃,再想建立起来就难了。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国对未来的掌控越来越强,改革越来越有章法,分析2012年以来的改革脉络,很多关键点早已在几年前布局。


比如国家政策执行最担心的就是领导层的更迭。15年的规划按照以往将经历两代领导者,而在2018年宪法相关条款的修改,为政策的延续提供了强大保障,领导人能够得到更长的时间去实现规划,最大限度避免了更迭带来的风险。


种种党内法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军事体系改革等等,也都在为中国未来15年规划的实现保驾护航。小镇曾发过多篇改革解读的文章,欢迎各位前往大树镇长历史文章查阅。


06


未来,是国家间角力的时代,是斗争的时代,也是有理想者实现梦想的时代。


同期的两场国际大事——世界经济第一大国争议频仍的大选,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在疫情深刻改变国际秩序之后的党的五中全会,正揭示着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到来。


美国的大会,两党相持不下,不断扩大了美国乃至全球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大会,则用15年的远景目标描绘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目标已然确定。


对中国而言,积蓄实力,更要施展实力。谋定而动,更要只争朝夕。可以说,敢于斗争将是也必然是接下来的时代主题。


在国家复兴的道路上,国家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有资格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而每一个人的努力,也才是国家规划蓝图实现的根本。


其他文章链接

镇长邮箱问答精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